如何在策划中避免“玩家思维”?

本部分纯属个人理解,灵感来源于网络上对于“策划思维”与“玩家思维”的讨论,内容为自己思考总结。

什么是策划思维?

策划思维是指从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游戏的设计,系统,机制和体验等,目标是确保游戏的整体框架,核心玩法,逻辑性,平衡性等满足设计预期。注重的是设计层面。

什么是玩家思维?

玩家思维是指从玩家的角度,通过体验和感知来判断游戏设计的好坏。玩家思维更关注在游戏中的即时感受,情感体验等。注重的是主观感受。

为什么要使用“策划思维”而避免“玩家思维”?

策划思维更注重设计层面的问题,确保游戏在满足不同玩家需求的同时,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和商业化目标,偏理性层面。

玩家思维则局限于个人体验,容易忽视游戏系统的整体性与平衡性等,偏感性层面。

如何应用这些思维到策划中?

我认为在设计中应当平衡“策划思维”与“玩家思维”。比如在设计之初,应该以“策划思维”为主,比如思考为什么设计这个系统,明确设计目标。继而将设计目标落实到具体玩家行为上,也就是说这个系统的设计想让玩家执行哪些操作。或者可以说先预定期望的玩家行为,根据玩家行为进行系统的设定。下一步如何通过玩家行为让玩家获得反馈,比如如何通过视觉设计,听觉设计,加强玩家对玩家行为的反馈。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站在“玩家”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体验到这些设计,这款游戏是否有意思?以避免游戏出现设计优秀但是脱离玩家,也就是不好玩的结果,并进一步根据玩家反馈对游戏进行反复的测试与调整。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