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游戏拆解?
游戏拆解是对一款游戏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系统性地分析游戏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玩法、系统设计、数值平衡、美术风格、用户体验等,以理解游戏设计的原理和逻辑。
游戏拆解的目的?
游戏拆解的目的是从整体到细节,全面剖析一款游戏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分析为何它会成功或失败。此外,游戏拆解的目的也是为了了解市场与竞品、分析用户需求、发现问题与不足、寻找灵感、积累知识,并通过系统性地学习其他游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找到更好的设计方法。
如何进行游戏拆解?
在开始游戏拆解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游戏设计中常用的三大设计理论:
TMV理论:Target(目标)、Mechanics(机制)、Verification(验证)
MDA框架:Mechanics(机制)、Dynamics(动态)、Aesthetics(体验)
GMT理论:Goals(目标)、Means(方法)、Tools(工具)
其中TMV理论和GMT理论我是在B站了解到,这两个理论出自网龙网络公司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构建的游戏设计专业系列课程,但理论的定义在游戏设计领域目前并不明确,所以仅供参考。
而MDA框架中的Mechanics指的是游戏中的规则和系统,是游戏的底层架构。Dynamics是玩家与机制互动时产生的行为和过程,反映了玩家的实际游戏体验。
而Aesthetics则对应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的情感和乐趣,是游戏最终呈现给玩家的体验。
我在游戏拆解时也主要借鉴经典的MDA框架并结合自身知识来进行。
游戏拆解流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
- 基本信息收集:在拆解前,收集游戏的名称、开发商、发行时间、类型、目标用户等信息,有助于在拆解时明确游戏的市场定位和玩家群体,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 明确拆解重点:拆解一款游戏的目的可能很多,例如分析核心玩法、数值平衡、商业化策略等。提前明确拆解的目标,可以省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第二步:整体到局部分析(游戏层面)
从整体框架入手,逐步深入分析游戏各个细节层面,确保全方位理解游戏的设计逻辑和玩家体验。
- 核心玩法分析
- 目标:明确游戏的核心玩法循环,了解玩家在游戏中反复进行的主要行为。
- 执行:分析游戏的核心互动过程(如战斗、探索、解谜),并梳理这些行为是如何吸引玩家持续参与的。思考游戏的核心玩法是否符合目标玩家群体的期望,以及它们是如何激发玩家情感的(如成就感、紧张感等)。此步骤对应MDA中的Mechanics和Aesthetics,同时可以分别从机制(设计者视角)和美学体验(玩家视角)两个角度进行拆解。
- 主题与表现
- 目标:分析游戏的主题设定与美术风格,评估这些元素对整体体验的影响。
- 执行:明确游戏的背景设定、故事叙述、画面表现、音乐音效等内容,分析这些表现形式如何与核心玩法结合。判断主题与机制的匹配度。例如,科幻题材的游戏是否通过武器、技能的设定强化了玩家的沉浸感。深入分析主题表现是如何强化游戏的整体体验。例如,可以拆解不同元素(背景故事、角色设计、场景美术、音乐风格)对特定情感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如何协同营造整体氛围。此外,还要考虑这些表现形式是否成功地激发了玩家的情感共鸣。这一部分实际上是MDA中的Aesthetics的外延,更偏重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
- 系统设计与机制分析
- 目标:拆解游戏的各个系统,了解它们的运作方式和数值平衡。
- 执行:深入分析主要系统,包括经济、战斗、成长、任务等。拆解每个系统内部的核心机制,如货币的获取与消耗、角色属性、技能升级、任务奖励等。研究不同系统之间如何协同运作。例如,经济系统如何影响战斗和成长,任务系统如何引导玩家的行为。 关注数值曲线和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数值平衡关系到玩家在游戏中的成长体验、游戏难度、挑战性等,直接影响玩家的游戏体验。关注游戏的奖励和反馈,以及它们如何激励玩家持续投入。奖励和反馈是玩家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会影响到玩家的参与度和留存率。此步骤侧重于MDA的Mechanics部分,从机制本身的运作来了解整体设计逻辑。此外,可以加入玩家在这些系统中的策略选择分析,考察游戏机制是否给玩家提供了足够的决策空间和多样性。例如,在经济系统中考察游戏中的货币获取与消耗机制,像玩家是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游戏货币(策略分析)?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资源获取方式(决策空间)?
- 内容设计与关卡分析
- 目标:了解游戏的内容深度和关卡设计逻辑,分析其对玩家体验的影响。
- 执行:拆解剧情、关卡、任务、活动等内容,观察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感,评估是否能保持玩家的新鲜感。检查关卡设计的数值设定(如难度曲线)与玩家的成长是否匹配。考察这部分内容中的策略空间。例如,在关卡设计中,玩家是否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任务中是否给予玩家选择的自由度?考察这部分内容中的反馈机制。比如,玩家在完成某个任务或关卡时,游戏是否提供了及时且明确的反馈,激发玩家的成就感?此部分结合MDA中的Dynamics和Aesthetics,因为它既涉及玩家的操作行为(Dynamics),又影响他们的情感体验(Aesthetics)。
- 用户体验与玩家旅程
- 目标:从玩家的角度,评估游戏的整体体验和关键节点。
- 执行:通过玩家的角度,评估游戏的用户体验,包括新手引导、UI设计、操作反馈。分析关键节点的反馈机制。例如,在新手引导中,玩家的每个操作是否都得到了及时反馈?绘制玩家旅程地图,标注关键节点(如新手引导、中期发展、后期内容、关卡挑战等),在这些节点中,列出玩家的行为、感受、目标、痛点和反馈,观察每个节点是如何引导玩家行为和情感的。此部分主要对应MDA中的Dynamics和Aesthetics,分析玩家行为动态和体验情感。
- 付费与运营策略
- 目标:了解游戏的商业化策略及其对玩家体验的影响。
- 执行:拆解游戏的付费点设计,如内购。分析付费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打破了游戏的平衡,是否尊重玩家体验。此外,不同阶段的玩家的付费行为和意愿是不同的,研究游戏的活动设计和运营策略,判断其在不同阶段如何保持玩家活跃度和付费意愿。此部分与MDA的Mechanics和Dynamics结合,关注游戏机制的商业化和玩家的行为动态。

上述步骤中的每一步侧重分析游戏的不同维度:
- 核心玩法侧重玩家的主要行为和情感体验。
- 主题与表现侧重游戏氛围的营造以及其与核心玩法的契合度
- 系统设计深入探讨游戏的内部运作机制和数值平衡。
- 内容设计关注游戏的实际内容呈现、设计逻辑、反馈机制和玩家的新鲜感。
- 用户体验是从玩家整体旅程的角度去审视游戏,关注玩家的情感和操作体验。
- 付费与运营策略则从商业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对玩家行为和游戏收入的影响。
而整体到局部的分析顺序安排也反映了游戏设计的逻辑架构:即
- 先抓核心(核心玩法):明确游戏的驱动机制,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 再定氛围(主题与表现):分析游戏的风格和情感体验,与核心玩法相结合,提升整体体验。
- 接着搭建骨架(系统设计):围绕核心玩法设计系统,确保游戏的机制平衡和运作顺畅。
- 最后填充内容(内容设计):将前面的设定具体化,提供给玩家丰富的游戏过程和挑战。
第三步:用户反馈与竞品对比(外部参考,可选)
现代的游戏拆解往往不仅限于只对内部的机制拆解,还会参考游戏的市场表现、用户反馈以及竞品对比。因为我认为理解外部因素可以帮助更好地解读游戏设计的成公与失败,有利于形成更完整的游戏评估体系。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目标:通过数据和玩家反馈,验证游戏设计的实际效果,发现潜在问题。
- 执行:
- 数据支持:结合实际数据(如留存率、付费率、活跃度)来检验游戏设计的成效。观察哪些设计达到预期,哪些需要调整。但实际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这一步并不是必须的。
- 玩家反馈:收集玩家评价,特别关注他们的痛点和意见,这有利于从玩家的视角找到设计的优缺点。
竞品对比
- 目标:通过竞品对比,找到游戏自身的的优势和不足。
- 执行:选择同类型的竞品进行对比,研究其核心玩法、系统设计、付费策略等方面的异同,从中找到游戏自身的的优势和不足。
第四步:总结与优化建议
拆解完毕后,要对拆解案进行总结,归纳拆解结果,提炼出所拆解游戏的核心经验、亮点设计、可能的缺陷,记录可以借鉴的部分,以及提出可执行的优化方案。
游戏拆解的注意事项
- 避免主观偏见
- 在拆解游戏时,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判断。尽量多参考玩家的反馈和市场表现,以更全面地分析游戏的优缺点。
- 数据支持
- 在拆解过程中,尽量结合数据来分析,比如留存率、付费率、玩家行为数据等,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游戏设计的成效。没有数据支持的拆解往往难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 关注目标用户
- 不同游戏的设计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拆解时要考虑到游戏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的喜好是什么,设计是否符合他们的需求。
- 深入理解设计意图
- 在拆解每一个模块时,都要思考设计意图是什么。例如,为什么在游戏中设置这个系统?它想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深入思考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游戏设计的逻辑。
- 对比竞品
- 在拆解一款游戏时,可以同时对比竞品,看它们在核心玩法、系统设计、数值平衡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该游戏的独特之处以及不足之处。
- 总结归纳
- 拆解完毕后,一定要进行总结,提炼出这款游戏的核心经验、亮点设计、可能的缺陷,以及可以借鉴或优化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将拆解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策划能力的提升。
发表回复